展示柜货号:未知 石油-国家发展的唯一命脉
众所周知,石油关系着一国的安全与发展大局,因此,它既是一种意味着巨大财富的重要商品,又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政治特性,能够造成国际斗争中的重大政治后果。如威慑或制约他国,达到某种经济的或政治的目的。
石油的政治后果表现为,石油消费量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要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必须以消费一定数量的石油作保证。如果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供不应求,势必成为遏制一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次,石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在战时关系一国的生死存亡。因此,各国都尽可能地控制石油资源,谁掌握了石油的控制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从这一角度看,石油的直接政治后果更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上述原因,石油在国际关系运作中常常被用来作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手段,造成许多直接间接的政治后果。显然,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在自己的后院解决相当数量的石油供应问题,以减轻对不安全的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
由于石油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大都是石油进口国,特别是对危机四伏的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很深。这种石油储备已超出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的意义。它不仅具有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稳定价格的作用,更是着眼于石油的政治后果,力图使本国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和激烈斗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
(1)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
(2)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在1990年,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维持96天的消费。这么大的储备量和库存量随时都可以被抛售到国际市场上抑制油价的上升。正如西方报刊所评论的那样,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而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
(3)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所需的时间。同时还可使潜在对手认识到这种储备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起到石油供应的保护作用,在作出使用“石油武器”的决策时,不得不顾及可能给自己的石油收入所带来的无法承受的损失。
随着进口石油的不断增长,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正不断提高,石油的安全供应问题逐渐突出。这更强调了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拥有充足的石油资源储备比储存石油更安全、保险。首先,勘探投入减少必然导致对外来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为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防止该地区突然中断石油供应给国家造成危害,美国等国家采取一系列能源保障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石油投资,更多地拥有资源储量。
尽管拥有充足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最可靠的根本保证,但是,将石油购买来并贮藏起来,建立应急石油储备则不失为一种更快捷有效的安全供应石油的方式。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应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尽快予以筹划和解决。
首先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原油比其他任何油品及天然气都易于运输和储存;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进口原油在国内加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其次,出于安全的考虑并适应中国油田分布广泛以及便于储存运输并尽量节省费用的需要。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是为了对付包括战争在内的突发事件,所以把储存地点分散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袭击、破坏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目前的情况,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费用来源应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方面多渠道筹集。首先,如果战略石油储备问题能够被当作关系中国安全与发展大局的要务,象国防那样居于国家重大战略地位,那么由中央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石油储备,应是顺理成章不成问题的了。